8月1日至2日,省政協委員、副秘書長張宏帶領省政協調研組,深入山陽縣調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商洛市政協副主席蘇紅英、張永平,山陽縣政協主席黃朝慶,縣政府副縣長李振萍,縣政協秘書長武衛寧及縣政協經濟委、農業農村局等部門負責人陪同調研。

調研組先后深入城關街辦卜吉河社區,十里街辦王莊村,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漫川關鎮猛柱山村,法官鎮法官廟村、兩岔口村,通過實地查看,聽取現場講解,翻閱檔案資料、與鎮村負責人交談等形式,充分了解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及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主要做法、有效措施、以及如何通過“三變”改革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脫貧增收等方面與相關人員進行了交流。

調研組充分肯定了山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在改革中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探索的好方法、新機制和產權制度改革中清產核資全面完成、成員界定精準到位、股權量化合理配置;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立體覆蓋、運行規范、快速增長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調研組指出,山陽縣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重視程度高、推進過程快、改革成效好,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打下了堅實基礎。全縣能立足人力、資產、資源等優勢,探索形成了以城關卜吉河社區為典型的城鎮帶動型,以漫川萬福、延坪楓樹等村為典型的產業發展型,以法官鎮法官廟村為典型的鄉村旅游型,以十里磨溝里、王莊等村為典型的政策依托型等集體經濟“十大典型”,示范帶動了全縣村集體經濟多點開花、同步壯大。

在談到農村產權改革工作存在基層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人才缺乏,發展能力不足,招商引資力度不大,盤活資源能力不強,運行不規范,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時。調研組建議,要聚焦農民和土地、農民和集體關系,立足資源優勢、盤活縣域資源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產,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加農民收入;要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和人才培訓,不斷創新發展新模式,切實提升發展內生動力,確保村集體經濟穩定長效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2019年整縣摘帽,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升“三農”工作水平;要建立完善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信息管理系統,促進農村交易信息化;注重搭建縣鎮村三級服務平臺,促進農村產權的流轉順暢;要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準入、退出、監管和風險保障金制度,積極爭取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強化法制保障,構建農村產權法律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鄉村調解、縣級仲裁、司法保障”的糾紛調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