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好的營商環境更是一個地方發展的軟實力、競爭力和內生動力。近年來,商洛市委、政府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激發市場活力的“牛鼻子”來抓,持續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壓縮審批流程,降低企業成本。“多規合一”“多評合一”行政審批改革深入推進,“不見面、馬上辦”進程加快,探索實施市區企業投資城建項目等一系列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強、可考評的政策措施相繼落地實施使商洛市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
但是營商環境在體制機制、“硬件”“軟件”等方面還存在不配套、不協調、不適應,民營企業的制度性成本高、招商承諾難以兌現、配套服務跟不上、不公平待遇等共性問題依然存在,成為了經濟發展、企業辦事、群眾獲益的“中梗阻”,阻礙了經濟發展。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劉傳治委員建議,政府和企業要互相理解,政府要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民營企業著想,用心傾聽、感受企業需求,打通為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企業要把優化營商環境貫穿于企業自身建設之中,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思想觀念,切實增強中心意識和服務意識,實現政府管理和企業發展雙贏。同時,政協要發揮平臺優勢,組織商洛在外成功人士開展專項調研,將先進經驗技術引進商洛,為引商環境發展做貢獻。(王斌 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