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有個韃子梁”名片初步形成
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位于洛南縣北部的石坡鎮劉塬村,距縣城45公里,海拔800—1100米。東與李河村良坪接壤,南與劉塬村東院毗連,東西寬約1.4公里,南北長約5.2公里,總面積約7.3平方公里?,F有村民25戶44人(常住戶5戶),大小房屋25座158間,其中危房5座16間,已倒塌9座21間。村落房屋及附屬建筑均取材于山梁的片麻巖石板,散亂閑置的石磨子、石碾子、石碌碡、石槽,綠苔相伴,保存完好。石板房墻體層層相扣、線條分明,銀灰色石板瓦鱗次櫛比、參差有致,構成古樸簡潔、恬靜回歸的古貌遺風,美不勝收。韃子梁石板房獨特的民居建筑風格獨特,成為我國罕見的石板房古民居遺址群落。韃子梁的美,集中反映在蒼涼、回歸和鄉愁上。它所承載的豐富內涵反映在文化之美、歷史之美上。無論把韃子梁稱作“石板房文化古村落”遺址,或“農耕歷史文化活化石”,都不為過。陜西國畫院院長范樺先生曾說“中國有個韃子梁”,指的就是韃子梁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所具有的獨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
近年來,市政協組織力量對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進行了研究。從2014年5月開始,走訪韃子梁及周圍村民30多戶,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拍攝照片萬余張。在深圳大學問永寧、西北大學徐衛民等教授和專家學者的支持下,形成了《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認識和定位》的論文。論文的論點“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定位,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和肯定。2014年12月24日,市政協與洛南縣政協聯合,邀請西北大學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徐衛民,陜師大教授李令福、肖愛玲,西工大教授任云英及商洛本地的文化學者陳道久、朱軒堂等,舉辦了“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學術研討會和對口協商會。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洛南韃子梁石板房其規模全省唯一、全國少有,是一處非常典型的石板房古村落。韃子梁與少數民族有關。自東漢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據考匈奴、粟特人、蒙古人都曾居住韃子梁,尤以蒙古族人居住的資料更多。韃子梁是宋金古戰場,是一處典型的古城堡。元時商州正堂皇子千奴曾在此筑城。韃子梁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的屬性,在中國歷史文化上具有標本性和不可復制性的特征,文化意義十分重大,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價值亦十分重大。
為了加大對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宣傳力度,市政協與洛南縣政協聯合編印了《中國有個韃子梁》攝影冊,舉辦了《中國有個韃子梁》攝影展。洛南縣政協編印了《洛南文史》“中國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專輯。2015年7月24日,市政協以《社情民意信息》報送了關于保護開發“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建議。2015年8月17日,省政協以《社情民意信息》(總第649期)專報了“關于保護開發‘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建議”,得到了省上領導和相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省文物局以陜文物函〔2015〕330號“關于保護洛南縣韃子梁石板房古村落的報告”回復省政協,認為洛南韃子梁石板房古村落“保護利用價值較大”,要求地方政府“積極申報傳統村落,爭取韃子梁村早日列入省級和國家傳統村落名錄,促進韃子梁石板房古村落建筑的整體保護與合理利用”,并表示“將積極指導并大力支持韃子梁村的申報與保護工作”。市委《商洛工作》2015年第一期刊發了《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認識和定位》論文。在今年召開的市政協三屆五次全會上,部分委員提交了對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建議的提案。鳳凰、騰訊和《人民政協報》《各界導報》等媒體相繼作了報道。韃子梁石板房的照片也出現在南航飛機的宣傳折頁上。著名作家賈平凹、著名文化人士雷濤等文化名人駐足韃子梁贊嘆不已,市內外游客紛至踏來、絡繹不絕。僅2015年“五一”節假期就有五萬多人慕名而來。今年3月29日,日本大阪藝術大學教授竹園城文、浙江理工大學教授劉文斌、渤海大學教授李辛一行10余人慕名來到韃子梁進行文化采風。韃子梁是歷史的、文化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有個韃子梁”名片初步形成。
二、保護、開發和利用情況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洛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有關領導多次深入韃子梁實地考察,縣文廣、旅游、住建等有關部門積極組織力量對韃子梁古村落的空間范圍、民居建筑等物質遺存的數量、分布和保存程度等進行全面調查摸排和影像固定。特別是通過積極爭取,省文物局已對韃子梁古村落進行了傳統老院子普查登記。2015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段德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悅多次與縣政府、石坡鎮政府就韃子梁的保護性開發進行洽談。2016年3月25日,縣政府與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北斗鄉村建設有限公司就韃子梁的開發順利簽約,這意味著韃子梁的保護與開發正式拉開帷幕。按照雙方合作方式,就韃子梁“古村核心區”四組院落25座158間房屋已完成回購工作,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開工建設。
盡管洛南縣在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與社會各界期望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保護不夠,古村落瀕臨消失。隨著住戶搬遷、人去房空,韃子梁石板房處于自然消亡狀態,近兩年就有9間房屋倒塌,其他房子及附屬建筑也不同程度損毀。加之大量無序的游客來此觀賞,也對石板房建筑及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人為破壞。韃子梁正在變為一座荒涼的山頭。隨著時間的流逝,古村落文化遺存也即將消失。
二是對接不夠,申報工作進展緩慢。省上領導和省文物局高度重視韃子梁石板房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要求地方政府“積極申報傳統村落,爭取韃子梁村早日列入省級和國家傳統村落名錄,促進韃子梁石板房古村落建筑的整體保護與合理利用”,表示“將積極指導并大力支持韃子梁村的申報與保護工作”。但洛南縣的申報工作還沒有開始對接,目前僅停留在普查登記層面。
三是規劃滯后,沒有專門機構負責。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沒有編制統一規劃,僅形成了韃子梁美麗鄉村建設合作合同。在沒有規劃的情況下搞開發,開發就可能造成毀壞,就可能留下遺憾。同樣,對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目前還沒有成立專門機構,沒有專職人員,僅由鎮、村、組負責看護監測。
四是文化史料挖掘整理不夠。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學術研究僅停留在初始階段,村史族史以及風俗習俗、語言特征、民歌小調、故事傳說等活性的文化史料都還沒有開始。
三、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建議
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是祖先對商洛的眷顧,是留給后人十分寶貴的遺產。這一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遭到破壞而消失。對韃子梁盡快加以保護和合理開發,使“中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再現輝煌,讓“中國有個韃子梁”唱響全國,唱響世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也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
1、強化實物管護。韃子梁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當務之急是實物保護??h政府應及時成立洛南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管委會,配備專職人員,提前介入韃子梁古村落的看護、監測,修繕、管理,堅決杜絕人為破壞、自然倒塌的現象發生。加強對古村落住戶的宣傳,讓他們主動參與古村落的保護。加強對游客的宣傳引導,保護好生態環境。
2、加強史料挖掘。請洛南縣政府及市上各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對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作進一步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挖掘整理,并把學術研究成果進一步固定下來。還應把即將消失的韃子梁原住民的家族演變、風俗習俗、宗教習慣、語言特性、古經傳說、情歌小曲、工匠技術等等活性的文化遺存收集起來,為保護開發提供文化學術支撐。
3、加快申報進度。洛南縣政府應安排有關部門盡快將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資料整理出來,主動向省文物局等相關部門匯報情況,積極申報傳統古村落、文化古遺址等,爭取韃子梁早日列入省級和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和文化遺址保護名錄,爭取省上有關部門的認可和政策、資金上的支持。
4、研究民族身份。洛南縣政府的民政、公安等部門,應考慮解決韃子梁原住戶民族屬性的變更問題。韃子梁的張姓幾戶人,曾多次提出要求變更為蒙古族。這是一個歷史和文化的回歸問題,這更利于韃子梁的旅游開發。這在我省和外省都有參照案例。
5、定位起點要高。洛南縣政府應對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的價值作進一步的評估,定位要高,起點要高。韃子梁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保護是第一性的。山上保護性開發,山下應是商業性開發。韃子梁應是文化景區開發,文化性、古遺址展示是第一性的。應考慮在韃子梁建設韃子梁石板房民居群落博物館、韃子梁石板房文化古村落博物館和韃子梁古城堡遺址。還可考慮建立高校美術寫生基地、美術博物館。韃子梁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應與美麗鄉村建設、城鎮化建設和古村落保護結合起來,統一策劃、統一規劃,一張藍圖,而不是低層次的商業開發。我們現在研究的韃子梁,只是狹義的喬、劉、張、楊4個自然院落形成的自然村,7個多平方公里。建議把韃子梁后的金鞍溝包括進來,達15個平方公里,這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渾然一體地貌風格的自然村。
6、唱響歷史故事。韃子梁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傳奇色彩很濃,故事性很強。洛南有關方面要組織力量挖掘韃子梁故事,唱響韃子梁故事。如果我們弄清匈奴后裔在韃子梁的情況,韃子梁的歷史就可以延伸兩千年;我們弄清唐朝粟特人在韃子梁的情況,那將是對絲綢之路宣傳的一大貢獻,我們可以與西域中亞的一些國家建立聯系,進而推動我們的旅游產業;我們弄清前金統帥部在韃子梁一帶,元朝皇子千奴在此筑城,一個金元古城堡一定會在全國有名,甚至世界有名。應做到保護開發與宣傳推介同頻共振。持續邀請專家學者、文化名人到韃子梁踏勘、創作、采風??煽紤]創作一首歌曲,以贊頌韃子梁石板房獨特的文化古村落及自然景觀之美??煽紤]編排一部藝術作品,拍攝一部紀錄片或微電影,全方位展示韃子梁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讓“中國有個韃子梁”唱響全國,唱響世界。